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,愿九寨溝不倒愿中國堅強
如果說災難只能是生者的敘事,我們更需要有一種舉國同悲的表達;如果說死難者以死難的方式來賜福生者,那么幸存者必應以哀悼的方式領受祝福。
當國家或政治能融入到對生命的感知中,國家哀悼也就洋溢了圣潔的人性之光。在發(fā)生重大災難造成重大傷亡后,為死難者降半旗志哀,既是《**法》之莊重規(guī)定,更是國際通行規(guī)則。國家因為擁有她的人民而強大,**因為對生命的護佑而鮮艷。人類社會的歷史上,從來不是先有國家才有人民。而是人民締造了國家,書寫了歷史。**之神圣,正是因為它從來不是無情之物。
代表國家形象的**面向死難者的低首,正是一種對人民及其生命尊嚴的必要的國家態(tài)度。
“國之興也,視民如傷”。災難來臨,我們每個人都有權(quán)利用淚水表達哀痛。大地的廢墟之下,我們希望救援依舊“不拋棄不放棄”;廢墟之上,我們希望災民的心理及生活能得到更好保障。面對涂炭的家園,我們希望一個更加美好而堅固的重建;面對生命的悲傷,我們希望每一個死難者都能擁有一個真實的名姓。
而在今天,我們更希望一種對人民及其生命尊重的國家態(tài)度,能真正成為制度化的公共行為。我們*終無法免于面對更大的災難,但生命之尊嚴與人類之進步,卻可以凝結(jié)成為制度之文明。
作為國家良知以及公眾情感表達之重器,國家哀悼應當擁有制度化的設定與保障。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國哀日之后,曾有專家表示,國務院舉行國內(nèi)哀悼的做法,是一個好的開始,非常值得肯定,是政府在人權(quán)、人性問題認知上的重大進步。當這樣一種認知與進步,在對玉樹死難者的哀悼中,再次得到確認與鞏固,它事實上也在為法定化國家哀悼制度做探索與準備。向逝者致哀,向生者致敬。愿九寨溝不倒,愿中國堅強。
---轉(zhuǎn)報道